一周艺术人物|让·努维尔与“沙漠玫瑰”卡塔尔国家博物馆

位于多哈的卡塔尔国家博物馆近日正式向公众亮相,建筑师让·努维尔以沙漠中出现的晶体结构为灵感,创造出一种融合建筑、空间和感官的独特建筑体验。在上海,第四届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公布入围艺术家名单,四位“85后”艺术家中三位为女性,女性在艺术世界中的崛起也被连续9年参加香港巴塞尔展会的画廊主认为是一种趋势。此外,广受欢迎的德国女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在广州举办个展,用喷漆枪消除界限,表达多元的世界。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卡塔尔多哈 | 建筑师让·努维尔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正式亮相,“沙漠玫瑰”融合建筑、空间和感官体验

让·努维尔
据《艺术新闻》报道,3月28日,卡塔尔国家博物馆正式向公众亮相。卡塔尔国家博物馆主席哈穆德·本·可哈里发·阿勒萨尼表示:“很高兴能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一起见证这个特别的时刻。文化连接彼此,我们相信全新博物馆的落成将创造一个卓越的对话平台。”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鸟瞰图 网络图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外景 网络图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具有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永久性展厅、约2000平方米的临时展厅、一个拥有220个座位的礼堂、一个70座的小报告厅、两个咖啡厅、一个餐厅和一个博物馆商店,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现代卡塔尔创始人之子阿卜杜拉·本·贾西姆·阿勒萨尼(1880-1957)的复原宫殿,在成为国家博物馆之前,它曾是整个皇室家族的住所以及政府机构所在,卡塔尔20世纪的探险便由此处发端。
博物馆的改建设计由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 )操刀,其灵感来自于沙漠中出现的晶体结构。馆内有11个陈列展馆和一条长达1.5公里的展馆长廊。“将‘沙漠玫瑰’作为建筑设计的基础,是一个非常乌托邦的想法”,让·努维尔表示,“为建造这个充满巨型曲面圆盘、交错和悬臂结构的建筑,我们采用了大量超前技术,它创造了一种融合建筑、空间和感官的独特体验。”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共分为三个章节:“起源”、“生活在卡塔尔”以及“卡塔尔当代史”,通过口述历史纪录片、档案照片、地图、文本、模型等资料,观众可以在11个展馆中领略卡塔尔半岛的发展历史。

卡塔尔艺术家哈萨·本·穆罕默德·阿勒萨尼创作的大型雕塑《祖国》
此外,博物馆委托数位本地、区域和国际艺术家创作新作品,包括黎巴嫩艺术家西蒙·法塔尔创作的雕塑《海洋之门》、卡塔尔艺术家阿里·哈萨创作的墙面装置《国家智慧》和卡塔尔艺术家哈萨·本·穆罕默德·阿勒萨尼创作的大型雕塑《祖国》等。(整理/畹町)
上海 | 青年艺术家郝敬班、许哲瑜、艾萨·霍克森、潘涛阮
第四届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入围艺术家名单公布,四位均系“八五后”

郝敬班(左上)、许哲瑜(右上)、艾萨·霍克森(左下)、潘涛阮 网络图
3月27日,上海外滩美术馆与HUGO BOSS宣布启动2019年“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该届奖项将继续聚焦大中华及东南亚地区新锐艺术家,探索和挖掘具有突破性的艺术语言、实践与体验,鼓励亚洲新锐艺术在审美、思想与文化层面的多样性,扶持并推动新颖的艺术实践与思考,为艺术家提供更多可见性和批判性讨论。
经评委会斟酌评选,确认第四届“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入围艺术家为:郝敬班(中国大陆),许哲瑜(中国台湾地区),艾萨·霍克森(Eisa Jocson)和潘涛阮(Phan Thảo Nguyên)。

郝敬班影像作品
郝敬班,1985年生于中国山西,现生活工作于北京。郝敬班的实验纪录片和散文电影作品,综合她搜集而来的影像、录音、档案文献、访谈和叙述,建构交织的社会历史片段。许哲瑜,1985年生于台湾台北,现生活工作于台北,作品形式以动画、录像、装置为主。作品关注媒介与记忆之间的关系,对创作者而言,无论是个人私密的或群体记忆,重要的并不只是透过媒介所能回溯的事件历史,更是记忆如何被建构与被观看的过程。艾萨·霍克森,1986年生于菲律宾马尼拉,现生活工作于马尼拉。艾萨·霍克森是一位当代编舞家和舞者。从钢管舞到猛男舞,再到女公关的工作,艾萨试图探讨服务业中舞者身体的劳动与再现,从而揭露身份和性别其意义的形成、魅惑政治,和菲律宾人的社会流动性。潘涛阮,1987年生于越南胡志明市,现生活工作于胡志明市。潘涛阮是一位多媒体艺术家,创作题材涵盖绘画、装置和“戏剧场域”,其中包括她所说的行为姿态和运动影像。通过文学、哲学和日常生活,潘涛阮观察了社会习俗、历史和传统中的暧昧问题。

潘涛阮绘画作品
四位入围艺术家作品展将于2019年10月18日至12月15日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文/畹町)
广州 | 德国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
用喷漆枪消除界限,表达多元的世界

卡塔琳娜·格罗斯
3月30日,德国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Katharina Grosse)的个展“呢喃的泥土”在广州K11 开幕。格罗斯以喷漆枪为主要绘画工具,她将斑驳陆离的颜料涂覆于展览空间的墙面、自己的床上、公共广告牌、整栋房子及其周边环境中,还有形形色色组合在一起的物件,如土堆和树干上,创作出大型场域相关的绘画作品。“呢喃的泥土”分为三个展区,由《丝绸工作室》《腹中》《陈列室》三件作品组成。
展览标题“呢喃的泥土”来源于粤语俗语“鬼食泥”,意指说话含糊不清,介于可听与不可听之间的状态。在格罗斯所建造的空间里,色彩如同强度不一的震颤和视觉声浪,可见与不可见、可知与不可知交织在一起。观看展览成为一段情感和身体的对话,无法被简化为线性叙事:这是一种不断脱节的“呢喃”。
格罗斯生于1961年,“我从20岁开始画画,”她说道,“童年时,我经常跟自己玩一个游戏:我一定要在第二天早上起床之前把墙上的所有阴影都消灭掉。我发明了一把隐形的刷子,能够扫除窗台上、台灯上和其他地方的的阴影。这变成了一种执念。”童年的游戏和想象也许正是开启格罗斯日后运用喷漆枪进行创作的钥匙。
喷漆枪让人想到涂鸦艺术,不过,格罗斯并不这么认为,“涂鸦往往是用书写或涂绘的方式来提出要求,比如标记一个界限。而我做的是把界限涂掉,是拉开空间而不是封闭空间,”格罗斯说道,“我觉得边界区域是极富戏剧张力的场域,因为在这些区域里,多元的兴趣交织重叠,在一片狭小的区域内互相碰撞,同时并存。”(文/钱雪儿)
香港 | 画廊主赛迪·科尔斯
连续九年参加香港巴塞尔:具象绘画和女性艺术家作品越来越多

赛迪·科尔斯
近日,总部位于伦敦的赛迪HQ画廊参加了2019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这是其连续第九年参展,画廊主赛迪·科尔斯(Sadie Coles)与“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分享了参展感受,在科尔斯看来,香港巴塞尔呈现出了越来越强的国际性。
据悉,在今年的香港巴塞尔上,赛迪HQ画廊带来了10余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32岁时便获得透纳奖的海伦·马尔腾(Helen Marten)、以肖像画出名的美国艺术家伊丽莎白·佩顿(Elizabeth Peyton)以及英国著名的女性主义艺术家萨拉·卢卡斯(Sarah Lucas)。“马尔腾的绘画作品尺度很大,又非常复杂。萨拉·卢卡斯的小尺度作品《猫咪》(Pussy)则延续了她用‘现成品’作为素材来塑造片段式肉体观感的特点。”
“今年,香港巴塞尔上有大量的具象绘画,这很有趣,反映出了市场的变化,与此同时,女性艺术家的作品越来越多,我认为这很好。此外,据我观察,今年的雕塑作品有所减少,而影像作品则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元素。我认为,影像的兴盛和香港地区博物馆对于影像的重视有关,另一方面,对于博物馆而言,收藏影像作品更容易保存。”(文/钱雪儿) 

相关产品

评论